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北农村种植业发展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河北农村种植业发展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北春秋种植面积?
全省农作物春季意向播种面积4822万亩,比上年增加48.5万亩。其中,预计粮食作物2567.3万亩,比上年增加65.2万亩;油料作物613.3万亩,比上年增加4.1万亩;瓜菜934.7万亩,比上年增加15.8万亩;中药材180万亩,比上年增加5.2万亩;青贮玉米、燕麦草等饲草作物146.7万亩,比上年增加4.2万亩。预计籽粒玉米较去年调减60多万亩,棉花减少34万亩。
为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一减四增”,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春夏种阶段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在河北省已落实168.14万亩秋种任务的基础上,部署今年春种阶段262.67万亩、夏种阶段75.34万亩(合计338.01万亩)的调整任务,重点调增花卉草木、果树、蔬菜、饲草、油料等特色优质高效作物。
2020年河北水稻种植面积?
截至2020年,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为550.96千公顷,同比增长1.2%。其中,早稻种植面积为215.28千公顷,同比下降1.1%;晚稻种植面积为335.68千公顷,同比增长3.5%。河北省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平原地区,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2020年水稻产量预计可达245万吨,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怎么评价河北省的农业发展?
河北省是一个多地形,多气候的省份,对其农业发展的自然影响因素也是因地制宜。
北部坝上地区,因其特有的气候条件,积温低、昼夜温差大等特点,不适合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合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就目前而言都是作为粗放式、种植式的产出方式,很多都是初级农产品都。如果更多的配合上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不仅对产品做了升级而且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会提升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将更高品质的“差季菜”送上更多人的餐桌上。
北部接坝地区,以山区为主,可耕种土地面积低,土壤质量低,可种植品种单一等特点,种植型农业一直不是主要经济来源。但在这类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绿色农产品”却是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山里的空气清新、水源纯净、山林幽静。并且现在城市化发现趋势又如此之大,虽说是山里,但是离城市又不太远,“你来我往”都很方便
河北中部及南部大部分区域为平原地区,也是我省的粮食主产区,我省的“农业大省”称号也是因此区域而来。这部分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生产科技更新最快的地方,大机械大设备应用最广的地方,这几年智慧农业的发展也给这部分区域带来了更好的科技应用,实现了从过去的经验种田发展到现在用数据管理农作物的科技化种田,通过遥感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实现农田量与质双方面的提升。
我认为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农业在河北省产业结构中占具重要位置,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科技水平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等劣势,还是有不少发展机会的。
2019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近65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000多万吨,棉花总产量22.7万吨;全省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主要蔬菜的全年供给和水果的错季供应,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规模壮大,蔬菜水果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由1986年的13.6%上升到30%以上,全省品牌农产品达到6.5万多个;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近7000亿元,注册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1.7万家、3.4万家;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2018年,全省农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河北省农业在全国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相比较以上优势,河北农业发展也存在不足。首先是农业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弱。多数农产品总量过剩,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高附加值的名品名牌。其次,河北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仍基本处于数量型增长的阶段。第三,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安全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等都与国内先进省市存在较大差距。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资源,我觉得现在有一个发展机遇是提高果品、蔬菜的专业化和绿色化生产水平,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各农户之间的合作,打造特色产品,通过电商的手段实现产销一体化,还是大有可为的。
总之,现在要发展农业,必须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才是正确的方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农村种植业发展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北农村种植业发展现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